這是我認識的人小薇的故事!
人家說個性創造命運,這話一點也沒錯。其實小薇母親真的很偉大,父親生病初期一肩扛下照顧父親的責任,她要小薇們的生活如別人一般正常,出國唸書,工作如正常人般,她甚至覺得小薇可以留在美國、嫁在美國,不用回來。然而小薇與家人最後都選擇回台,可能都是骨子裏遺傳的善良基因吧!這應該是所謂的狗改不了吃屎吧,對父母總有一份不忍!大學時小薇便開始煮起了年夜飯,這不是母親要求,是小薇自願的!母親很好強,又疼愛小孩們,除了生意外,所有的家事一手包,每逢過年前,為了多掙幾分錢,沒日沒夜的工作,小薇家的小孩夠乖,每個都會利用寒假期間幫忙,因為小薇是女孩,做不了粗重工作,所以最輕鬆。小薇知道母親已經很累,所以就自告奮勇幫忙煮,只見母親坐在沙發上交代著要煮甚麼時,一回兒就傳來打呼的聲音累得睡著了!從此小薇也扛起煮年夜飯的責任!
小薇曾跟一位在美國工作的男生交往,他很適合小薇也很了解小薇,因為他家理也有位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母親,美國醫療照顧很健全,他將母親接到美國去,彼此互相打氣安慰,他希望小薇到美國去,然而因為對父母的不捨,在人生的抉擇上小薇拒絕了,坦白說母親希望小薇能幸福,並不反對小薇到美國去,但思及到父母的狀況,小薇選擇放棄。抱著希望他幸福的心態,甚至介紹大學好友給他,然終究是「妹有情,郎無意」。如果能多為自己想,或許現在的小薇已是兒女成群。問小薇如今嫁不出去,重來一次會如何抉擇,小薇覺得依然一樣吧!對父母的愛會讓小薇放棄自己的幸福!至於小薇愛的男人,只要別的女人能帶給他幸福,小薇真的無所謂。或許是小薇的運氣不好,如果能遇到愛小薇遠超過小薇愛他的男人,即使父母親有此狀況,那男人應該會設身處地的接受小薇吧! 小薇也曾交往過一個家境挺好的男生,他姊姊嫁給台南大地主的子孫,旅居在美國,他姐姐除了照顧小孩,在家裏設了佛堂,每日潛心禮佛;多麼幸福的一個女人,然而甚麼都不缺的女人卻害怕失去吧!因為擁有太多,希望佛菩薩能保佑全家依然如此的幸福!而當時的小薇卻只能捨求老天爺可憐小薇受病痛折磨的雙親少點苦痛!跟他交往,小薇很自卑,而且一直相信他會離小薇而去,「有這麼好的命嗎?」 ,剛開始小薇不敢告訴他父母生病的事,因為好強的小薇,從不在朋友面前訴說自己的悲傷與難過,即使是知己好友,小薇也總輕描淡寫,或是嘻笑帶過。朋友們很喜歡找小薇訴苦或傾吐心事,小薇卻不想把垃圾往別人倒,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何苦再找別人麻煩;更何況面對生病的父母親,除了承受他們的痛苦及發洩情緒,怎可再丟任何負面的情緒加重他們的病情,所以練就一身情緒控管,小薇可以因為心情不佳哭泣後接到朋友的心事電話,替她出點子安慰她;小薇也可以當母親因病痛無理大罵小薇一頓或跟同事因公爭的面紅耳赤時,接到好友的電話時,又開始嘻笑怒罵打屁。這樣的個性註定有苦自己承擔的吃虧性格,坦白說,小薇討厭自己這種好強自以為是的性格,但小薇依然無法改變。 母親曾告訴小薇「孩子,你也不差啊!」 然而那段感情的不安全感讓小薇感到窒息,而他終究離開小薇,離開小薇是否因為父母親的生病,小薇不想探究,畢竟曾在一起的美好不容抹煞。分手後,母親開始病重,除了工作,回家陪他們便佔了小薇大部份時間,小薇也無心也沒時間談論感情事,一晃過了六七年,似也無任何感情機會了!
這就是人生吧!決定多花些時間陪在父母身邊後,雖然犧牲一些人生的機會及時間,但對父母的遺憾卻少了很多!一路走來,很無力-對父母的病痛無能為力,所以很心痛,因為心痛,所以能當父母情緒的出氣筒,所以無怨,因為無怨,所以甘願承受至今單身的結果,因為甘願承受,所以面對残酷的孤獨事實只有選擇接受及想開,既然想開,就讓自己快樂的過日子,不要陷入「好人竟然沒有好報的悲慘情緒」。至今後遺症依然不少,因為坐飛機回南部坐到後來想吐甚至懷疑隨時會墜機 、每回接到半夜的電話便開始膽戰心驚是否又有壞消息、每回經過醫院急診室便想起父母在醫院生死交關的痛、體力因為工作及父母忙碌而日愈衰弱、很輕易想起死亡的無所不在及威脅,然而小薇依然不後悔這十多年陪伴父母的歲月。明知最後落得一人孤單至終,即使再做一次選擇,小薇依然會選擇守在生病的父母旁邊,忘記以自己的終生幸福為首,因為對親情的不捨決定小薇的命運。
陪伴父母在醫院裏的日子裏看盡人生百態及悲歌,唯一公平的是不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有可能生重病。曾經父親病床旁邊有位女的老人家,跟父親一樣得了老年癡呆症,外籍看護告訴小薇「老婆婆好可憐,她的右腳因為感染發黑要截肢,醫生說再不截肢等黑到腹部就完蛋了!可是她的女兒不要!」 原來她的入院不是腳部感染,是因為糖尿病低血糖暈倒送院,看著蒼白臉孔的她,冷冷的看著天花板,因癡呆而不知自己的生命受著威脅或感到恐懼!她的女兒捨不得請看護,又無法守在身邊,還請小薇家看護幫忙照顧留意。她說她是小女兒,另外兩個姐姐在高科技公司做事,都過得很好,因為在北部,出錢請她照顧,她環境較差又要照顧小孩,面對得了癡呆的母親,她簡直快瘋了,只見她一邊講著,一邊還大聲跟她母親唸著「你回答一聲好不好?」 她已將她母親送到安養院,等醫生說可出院就要送她回去!望著那老人發黑的腳,很難過!如果父親有意識,應該會慶幸自己一直有人照顧吧!雖然父親最後那四年一樣在安養院度過,總有一位外籍看護守著他,把他照顧著像五十歲倒下時的模樣,皮膚越來越好,臥床十幾年只長過一次褥瘡,那是剛開使臥床的疏忽,除此之外,醫生都忍不住稱讚看護照顧的真好,坦白說也是小薇及家人的用心。小薇及家人會輪流至醫院探望父親,也會努力查看他的狀況,稍有一點紅腫,便會請看護及護士醫生留意,小薇及家人會請本國看護教導外籍看護,運氣很好,總是遇到資質聰明又有責任感的看護,照顧的程度非常專業也很謹慎,一有狀況便通知護士醫生及小薇家人們,所以父親總在急性狀況下又從鬼門關救回。誠如母親對父親的描述「可憐喔!連痛都不會叫的他,人家怎們待他都不知」,而小薇及家人能做的就是讓他的身體維持在最舒服的狀態。至於母親若有一點紅腫或傷口,小薇及家人也是非常緊張,因為稍一擴散就要截肢或危及生命。看護看到小薇家人的用心及呵護,自然會較認真及負責任,只要母親有抱怨家人便換掉。其實家裏只是小康,原有的積蓄及父親每月三.四萬元的退休金,子女倒捨得將它花掉,畢竟這是父母的辛苦錢,自己要靠自己,母親因為無法接受外勞,小薇及家人依然捨得花每月七萬元請本國看護,加一加一個月要花掉二十萬元,坦白說家理只要有生病的人,小康會變貧窮。小薇曾花半年的時間照顧父親,那真的很絕望。照顧一位沒有希望的病人,整個世界被封閉起來,天生笨手笨腳不適當看護的小薇,每天活得戰戰兢兢,後來在母親的催促下,小薇才去工作。母親很矛盾,害怕子女會遺棄生病的他們,卻又擔心影響小孩的未來,所以願意接受看護的照顧。那位老人的女兒或許被人覺得有些不孝,但當病人的家屬,那種辛苦及辛酸小薇挺能了解,尤其是癡呆症。父親生病至臥床前真的很辛苦,他的心性大變,開始憤怒、懷疑、失智、無法溝通,甚至有暴力傾向,慢慢變成小孩、嬰兒,現在回想真的很痛及悲傷。小薇曾買了兩個便當,一個是排骨給自己吃,一個是魚給父親吃,父親一邊吃一邊望著小薇的便當,臉上滿是不悅,他應該認為小薇在虐待他,小薇跟他解釋因為他有高血壓所以要吃魚,而且兩個便當價格一樣,顯然他沒有聽進去。還好父親天性溫和又少話,即使變了個性,吵鬧不多見,大都生悶氣,偶爾走失,但就在住家及店裏兩邊跑,唯一一次大吵被母親傷到眼皮,但依賴慣母親的他,喪失記憶的他看到母親還會笑得好開心。那老人的子女最後不讓老人截肢,或許對這老人也是一件好事,在選擇自己或親人的人生時,真的要犧牲自己的人生嗎?其實自私一點便會發覺自己做不到,既然做不到,就不該勉強自己,否則為了怕背上不孝之名,犧牲掉自己人生最後充滿了埋怨與恨,何苦呢!台灣政府太對不起這些家有慢性病人的家庭,龐大的支出及精神的負擔,為了照顧病人而犧牲掉自己的人生,從小康家庭變貧窮的人生,最可悲想要將病人送到可以讓人放心的安養機構卻不存在。為了找尋可以放心的安養機構,小薇從北至南都問過了,兩萬多元的便宜機構,既狹小又沒空間,一個看護照顧四、五個病人,怎能好好照顧呢?十多萬元的又一堆人排不進去,也不是一般家庭能負擔!像父親後期因擦著鼻胃管,經常有突發狀況送急診,連救護車司機都認得小薇家人們!將他放置在醫院附設的療養院是較適宜的,他們選擇了被評為優等的療養院,卻連個雙人房都沒有,然而還要請個外勞二十四小時看著他才放心,坦白說療養院不太高興,但那看護人手就是不足啊!政府放任這樣的慢性病人醫療品質,讓病人家屬自力救濟,一般中等家庭的負擔何其重!有多少家庭因家中的病人毀了?為何美國那種高品質又不貴的醫療院所不存在台灣社會呢?一想到那腿需要截肢老人的樣子,真的很悲哀!怪他的女兒嗎?可知照顧病人的委屈及辛酸啊!政府你在那裡?每次看到插管的父親因為那口吞不下去的口水而漲紅的臉拼命的咳嗽,因為不忍心讓他離去,只要有一線希望總要讓他繼續活下去,這樣真的是孝順嗎?在淚眼中小薇依然堅持要救活他,但小薇做對了嗎?小薇真的有點疑惑!